新闻资讯 NEWS
1.一种多牌坊机身结构,包括机身框架(1)和支撑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框架
(1)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牌坊(11),所述支撑装置(3)包括横向拉杆(32),所述横向拉杆
(32)穿过多个所述牌坊(11)且所述横向拉杆(32)的两端适于使用螺母(33)紧固,所述牌坊
(11)上开设有用于设置所述横向拉杆(32)的拉杆孔(113),所述拉杆孔(113)的截面长度方
向适于与所述牌坊(11)上所述拉杆孔(113)的所在区域承受载荷时的变形走向相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牌坊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还包括支撑套
筒(31),所述支撑套筒(31)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牌坊(11)之间且套设在所述横向拉杆(3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牌坊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牌坊(11)之间均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牌坊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牌坊(11)上设置有连接座
(4),相邻两个所述牌坊(11)上的两个所述连接座(4)相对设置,多个所述支撑套筒(31)均
设置在所述连接座(4)上,所述支撑套筒(31)设置在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连接座(4)之间且
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座(4)连接且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连接座(4)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牌坊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还包括螺母垫
板(34),所述螺母垫板(34)套设在所述横向拉杆(32)上且位于所述牌坊(11)和所述螺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牌坊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牌坊(11)包括多个相互叠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牌坊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还包括多个叠
板(35),一个所述牌坊(11)中相邻两个所述板框(111)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叠板(35),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牌坊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框(111)上开设有安装孔
(112),所述安装孔(112)中转角的轮廓线)的轮廓线均包括直线.一种液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牌坊机身结构,还
包括缸底梁(5),所述缸底梁(5)设置在牌坊(11)上且沿多个所述牌坊(11)的分布方向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作缸组,所述工作缸组包括多个
工作缸(21),多个所述工作缸(21)设置在缸底梁(5)上且与多个所述牌坊(11)一一对应。
的机身框架设置为多组牌坊时,需要使用横向拉杆穿过多组牌坊,并对横向拉杆的两端施
承受的载荷较大时也会导致横向拉杆承受较大的载荷,容易导致横向拉杆产生形变甚至导
致横向拉杆断裂。无论横向拉杆是产生形变还是断裂,都会破坏牌坊和横向拉杆之间的紧
密连接结构,由此影响机身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会降低机身框架结构的强度,进而影响
置,所述机身框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牌坊,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横向拉杆,所述横向拉杆穿
过多个所述牌坊且所述横向拉杆的两端适于使用螺母紧固,所述牌坊上开设有用于设置所
述横向拉杆的拉杆孔,所述拉杆孔的截面长度方向适于与所述牌坊上所述拉杆孔的所在区
设置,多个所述支撑套筒均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支撑套筒设置在两个相对设置的所
述连接座之间且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座连接且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连接座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工作缸组,所述工作缸组包括多个工作缸,多个所述工作缸设置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横向拉杆穿过拉杆孔设置在牌坊上,当牌坊承受载荷时,
由牌坊上拉杆孔所在区域将受力传递到横向拉杆上,而通过将拉杆孔设置为类椭圆形结
构,同时拉杆孔的长轴与牌坊上拉杆孔所在区域承受载荷时的变形走向相近,因此载荷由
牌坊传递到横向拉杆时沿拉杆孔的长轴方向传递,缓冲距离较大,可以使得横向拉杆受到
的载荷减小,从而可以防止横向拉杆变形或产生裂痕,进而保证了机身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1、机身框架;11、牌坊;111、板框;112、安装孔;113、拉杆孔;21、工作缸;3、支撑装
置;31、支撑套筒;32、横向拉杆;33、螺母;34、螺母垫板;35、叠板;4、连接座;5、缸底梁。
本文中设置有XYZ坐标轴,其中X轴的正向代表左方,X轴的反向代表右方,Y轴的正
向代表前方,Y轴的反向代表后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
如图1、图2、图4、图7以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牌坊机身结
构,包括机身框架1和支撑装置3,机身框架1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牌坊11,支撑装置3包括横
向拉杆32,牌坊11上开设拉杆孔113,横向拉杆32穿过多个牌坊11上的拉杆孔113且两端适
于使用螺母33紧固,拉杆孔113设置为类椭圆形结构,拉杆孔113的截面长度方向适于与牌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拉杆孔113为椭圆形时,拉杆孔113的长轴与板框111的X轴正
向夹角为θ,拉杆孔113的角度θ不同时,设置在拉杆孔113内的横向拉杆32的应力大小也不
同。当某处拉杆孔113的角度近似与板框111该处在承受载荷时的变形走向趋势线的长轴方向承受载荷,缓冲距离较大,当载荷传递到横向拉杆32时横向拉杆32上
的应力较小,由此可以防止设置在拉杆孔113内的横向拉杆32变形,从而可以确保横向拉杆
32对多个板框111的支撑效果。具体地,通过有限元分析,板框111中间立柱部分的拉杆孔
113,θ为90度时,拉杆孔113的应力最小;板框111的上部左端靠近拐角处的拉杆孔113,采用
综上,横向拉杆32穿过拉杆孔113设置在牌坊11上,当牌坊11承受载荷时,由牌坊
11上拉杆孔113所在区域将受力传递到横向拉杆32上,而通过将拉杆孔113设置为类椭圆形
结构,同时拉杆孔113的长轴与牌坊11上拉杆孔113所在区域承受载荷时的变形走向相近,
因此载荷由牌坊11传递到横向拉杆32时沿拉杆孔113的长轴方向传递,缓冲距离较大,可以
使得横向拉杆32受到的载荷减小,从而防止横向拉杆32变形或产生裂痕,进而保证了机身
可选地,如图5所示,支撑装置3还包括支撑套筒31,支撑套筒31设置在相邻两个牌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机身框架1设置为多个牌坊11组合成的结构时,可以先将横向
拉杆32由拉杆孔113穿过一个牌坊11;再将一个支撑套筒31套设在横向拉杆32上,之后再将
该横向拉杆32穿过另一个牌坊11;重复设置支撑套筒31和牌坊11,最后再使用螺母33将横
向拉杆32紧固,完成机身框架1的装配。为保证机身框架1内有足够的立柱空间以设置工作
台、锻件等,相邻两个牌坊11之间要保持足够的距离,通过设置支撑套筒31,在对牌坊11进
行装配时可以直接使得相邻两个牌坊11之间产生足够的距离,无需在装配过程中对相邻两
个牌坊11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和定位,由此简化了机身框架1的装配过程。同时,通过在相
邻两个牌坊11之间设置支撑套筒31,对横向拉杆32的两端施加预紧力时,支撑套筒31的两
端可以紧贴相邻两个牌坊11,由此便于将机身框架1组合为一体结构,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
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撑套筒31进行设置有一个时,相邻两个牌坊11之间仅能通过
该支撑套筒31进行力的传递,由于支撑套筒31的轮廓有限,牌坊11上的受力难以完全传递,
因此难以平衡牌坊11的整体受力。通过在相邻两个牌坊11之间设置多个支撑套筒31,相当
于增大了支撑套筒31的轮廓,牌坊11上的受力可以完全传递,由此可以提升机身框架1的整
可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牌坊11上设置有连接座4,相邻两个牌坊11上的两个连
接座4相对设置,多个支撑套筒31集成设置在连接座4上,支撑套筒31设置在两个相对设置
的连接座4之间且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座4连接且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座4连接。其中,连接
座4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拉杆孔113同轴分布,同时,横向拉杆32穿过通孔和拉杆孔113。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牌坊11上的不同位置受力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设置力的
传递路径。其中在受力较大的区域可以设置连接座4,并在连接座4上集成设置多个支撑套
筒31,由此可以通过多个支撑套筒31完成较大的力的传递。其中在受力较小的区域可以单
独设置一个支撑套筒31完成较小的力的传递,实现对多个支撑套筒31的有效分配,从而可
以避免材料浪费。具体地,在牌坊11的上部和下部区域均设置多个连接座4,在牌坊11的立
可选地,如图6所示,支撑装置3还包括螺母垫板34,螺母垫板34套设在横向拉杆32
在本实施例中,当螺母33直接装配在牌坊11时,产生的预紧力直接作用在牌坊11
上,会对牌坊11造成应力集中,导致牌坊11磨损。而在螺母33和牌坊11之间设置螺母垫板
34,产生的预紧力作用在螺母垫板34上,不会导致牌坊11磨损,从而保证了机身框架1的整
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牌坊11包括多个相互叠放且规格相同的板框111。其中,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牌坊11整体结构较大,不便于实施加工和搬运,通过将牌坊11
设置为多个板框111可以便于进行搬运和加工。具体地,先加工出多个相同规格和大小的板
框111,并将多个板框111搬运到指定位置后再将多个板框111叠放组合为牌坊11;再依次设
置支撑套筒31以及横向拉杆32,并向横向拉杆32施加预紧力以将多个板框111组合成牌坊
可选地,如图6所示,支撑装置3还包括多个叠板35,一个牌坊11中相邻两个板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力流法描述和分析力在牌坊11之间的传递,具体地,力流
在牌坊11中经过的路径越短,累积变形就越小,从而牌坊11刚度越高。力流路径越接近直
线,力所引起的附加弯矩就越小,从而牌坊11的强度越高。通过在板框111之间设置叠板35,
并使多个叠板35沿前后方向直线方向分布,可以提升牌坊11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提升机身
可选地,如图3、图4、图8、图9以及图10所示,板框111上开设有安装孔112,安装孔
112中转角的轮廓线的轮廓线均包括直线组合成立柱开间以用于设置工作台、锻件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板框111在承受载荷时的变形呈现如下特点,板框111
的上部向外凸起,立柱部分向内部凹陷,下部向外凸起,具体表现为板框111变形走向趋势
线。在上部与立柱部分的转角,下部与立柱部分的转角均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为了降低应力
集中程度,如图9所示,安装孔112内侧转角的轮廓线由一段斜线和一段内凹圆弧组成。其中
集中程度,如图10所示,安装孔112外侧转角的轮廓线由一段斜线和一段内凹圆弧组成。其
机身结构,还包括缸底梁5,所述缸底梁5设置在牌坊11上且沿多个牌坊11的分布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缸底梁5,并将缸底梁5沿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即X轴
方向设置,之后再将缸底梁5与每个牌坊11进行装配连接。当一个牌坊11承受载荷时,可以
通过缸底梁5将载荷分别传递到其它牌坊11上,由此可以平衡多个牌坊11之间的受力,避免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液压机还包括工作缸组,工作缸组包括多个工作缸21,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工作缸组和缸底梁5均设置为四个并沿左右方向,即X轴方
向分布,每个缸底梁5均对应一个工作缸组,即工作缸组2中包括四个工作缸21均设置在该
缸底梁5上;可以将牌坊11设置为四个并沿前后方向即Y轴方向分布,并将一个工作缸组内
的四个工作缸21分别对应一个牌坊11进行装配连接。当工作缸组2在运作过程中时,四个工
作缸21可以同时向四个牌坊11产生相同的作用力。具体地,工作缸组2设置有四个且沿左右
方向分布。通过将工作缸21与牌坊11一一对应,使得每个工作缸21仅对一个牌坊11产生作
用力,由于工作缸组2内的工作缸21规格相同且做同步运动,因此对工作缸21对多个牌坊11
产生的作用力大小相同,由此可以保证牌坊11上受力的均匀性,避免产生牌坊11之间受力
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