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山水的“气”、“韵”、“笔”、“墨”、“景”、“思”如何转化为雕塑的体量、节奏与空间叙事?
5月23日,“意铸山水——张新宇雕塑作品展”即将在中国美术馆十号展厅展出,在这里,大家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提起张新宇,许多人印象深刻的或许是他去年入选全国美展(雕塑类)的《看山还是山》。2023年底,张新宇入选第二轮浙江省“文艺名家计划”,2024年他创作的《看山还是山》、《西溪且留下·静水流声》两件作品同时入选第十五届浙江省美展获优秀奖,并分别入选全国美展雕塑类展览及艺术设计类展览。其中《看山还是山》作为代表国家参展的两件雕塑作品之一参加在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举行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览”并入选第七届伦敦艺术双年展。
以山为意向,《看山还是山》运用切片艺术语言重构转化古画山体,在静态的雕塑艺术造型中塑造动态水墨流动的视觉肌理,展现出中国水墨画的虚实、留白、写意特征,使观者在不同角度和距离体会水墨感、空气感、写意感、哲思性。
用现代意象雕塑手法塑造中国传统的山水哲学观,这也是张新宇的“看家本领”。
“他以现代雕塑语言解构传统山水意象,在凝固的金属与石材间注入流动的气韵,塑造流动的墨迹,使静态的造型焕发出动态的意境,以雕塑本体语言表达对中国写意美学的理解。”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
作为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意铸山水——张新宇雕塑作品展”将展出张新宇近几年最具代表性的“山水”主题写意雕塑作品,通过独特的静态雕塑手法塑造动态的视觉艺术效果,移步异景,意铸山水,塑造中国山水空间意境,通过当代雕塑语言凝聚转化中国文化哲思与诗意理想,关注时空的流转,塑造流动的墨迹,探索新时代下中国“ 山水”的象征意义。
《观》张新宇 镜面不锈钢 50x50x100cm 2016年 中国雕塑学会收藏
《西溪且留下·静水流声》张新宇 镜面不锈钢 160x40x110cm 2020年 艺术家自藏
学术兼职:中国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入选浙江省文艺名家计划、浙江省雕塑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负责人、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环境艺术研究中心顾问专家、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专家、杭州市“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家组专家、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设计学年奖评审专家、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优秀作品展评审专家、杭州钱塘文化艺术导师等。
一、作品创作:作品参展获奖60余项,多次获得国家级专业奖项,比如:作品《观》获得中国姿态第四届雕塑大展“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作品《山水》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设计作品《新丝路――杭州钱江新城雕塑公园概念设计》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并获奖提名;作品《映景》系列入选第五届长春世界雕塑大会专题展并获得中国雕塑家才艺奖;作品《潮起》入选“青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雕塑展”并获得“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丝路雕塑奖”;作品《光速》入选第九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看山还是山》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雕塑展并评为进京作品;作品《西溪且留下--静水流声》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作品《看山还是山》作为代表国家参展的两件雕塑作品之一参加在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举行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览”;《看山还是山》入选第七届伦敦艺术双年展;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家级机构收藏。
二、学术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近10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专著与作品集4部,外观设计专利近50项。学术研究聚焦城市空间艺术创新设计研究,比如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跨界融合之美”--中国公共艺术与科技国际交流高级创作人才培养计划》;主持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看山还是山》;主持国家文旅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文化与科技融合下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营造研究》;主持国家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城市公共艺术与科技的协同创新规划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吾城吾形--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之新探索篇》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国家级出版社)等。
三、公共艺术:张新宇教授团队创作了大量的城市公共艺术精品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公共艺术作品《吉贤园》获2013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 年度大奖;公共艺术作品《瓯江魂》获浙江省第二届城市雕塑评选二等奖;公共艺术作品《日月同辉》获设计影响中国2022~2023年度景观设计类十佳精品案例,《马叙伦》雕塑作品落成后,两位副国级领导先后参加揭幕、视察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由民进中央颁发了收藏证书等;主持了杭州临安区滨湖新城公共艺术规划、衢州文化小品进公园公共艺术规划、杭州会展新城公共艺术规划等多项城市公共艺术专项规划,其中郑州城市雕塑专项规划获2023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四、学术活动:作为艺术创新设计研究院及学科负责人,一直致力于艺术设计学科的平台建设与学术影响力,近年来组织举办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专业竞赛活动30余次,比如:2017年组织举办“科技与艺术的多重触点”全国设计学学科发展研讨会;2018年主持“设计的可能性”杭州国际设计学术论坛;2019年组织举办“和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成果展及全国学术论坛;2021年主持举办第19届亚洲设计学年奖;2021年组织中国衢州公共艺术方案全球征集活动;2022年“醉艺江南”中国黄酒小镇雕塑作品全国征集活动;2024年组织杭州“西溪且留艺--溪客讲堂”系列高端学术活动等。
五、教学成果:教学成果丰富,核心期刊发表教学论文5篇,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7项,指导学生专业竞赛获奖多项。比如:《工科背景下的艺术设计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指导学生在长三角大学生上海地标设计大赛中获奖,作品:“沪上港启航”荣获铜奖,并且入围最佳规划奖;指导学生作品《生长数据型公共艺术景观概念设计》在第十八届亚洲设计学年奖中获得金奖,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