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九游体育网站:江西商帮(二十六):明清时期分布在湖南、湖北的江西会馆-九游体育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D

新闻资讯 NEWS

分类

九游体育网站:江西商帮(二十六):明清时期分布在湖南、湖北的江西会馆

时间 : 2025-06-18 17:16:43

  明清时期,江右商帮通过粮食、茶叶、矿业等多方面的贸易,形成了广泛的商业网络,覆盖了中南和西南地区。

  曾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刘上洋先生写过《万寿宫:江右商帮的精神殿堂》一文,对江右商和徽商的活动区域作了对比,指出徽商的活动区域是中国东部地区,富裕的长江下游地区;而江西商人活动的区域则是中国的西部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

  江右商作出这样的选择,和明初的大移民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个移民潮从明初一直持续到清中叶,移民人数总计近一千万人。

  毛祖棠、谢忠宝《江右商人》一书中,也谈到了历史上江西的几次移民,书中写到:

  第一次大迁徙俗称“江西填湖广”,发生在明朝初期,大量农民集中向两湖平原和安徽沿江一带转移;

  第二次发生在明朝中期,成千上万的破产农民踏上了流亡之路,目的地是云贵高原和湘鄂西山区;

  第三次移民潮发生在清朝前期,以赣南、吉安等地山区的客家人为主,流向因战争而致人口锐减的四川地区。

  因为天然的血缘关系和同乡感情,江西商帮也自觉不自觉地伴随着这股移民大潮把生意做到乡亲们的移居地(湖广、云贵川),当然其中也有不少的移民本身也演变成做生意的商人。加上这一带是新的开发区,到这里经商又没有什么竞争对手。所以江西商帮在西部(西南、中南)发展的很多。故而在这些地方,江西会馆(万寿宫)也很多。

  我粗略地作了个统计,其中在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四省建造的万寿宫共有700多座,大约占了省外万寿宫的近百分之四十。

  本文试图举一些具体的案例(江西会馆、万寿宫),一方面可以佐证这种观点,另外一方面也是对这种观点的丰富和具体化。

  而据《中国会馆志》统计,在湖南22个州县中有会馆178所,其中江西人建的会馆有81所。

  同时还可以知道,江西会馆占湖南地区会馆总数的45.5%,可见江西商人组织在湖南地区的发展是比较完备的。

  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散文《一个传奇的本事》(参见《湘行散记》)中提到了江西吉安商人的形象,其中写道:“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

  同时,也侧面说明,在湖南的江西商人比较多,这样在湖南的江西会馆也比较多。

  凤凰古城作为明清时期湘西的商业重镇,因水运繁荣吸引了全国多地商帮在此建立会馆,历史上曾有“八大会馆”之说。

  江西会馆(万寿宫)、福建会馆(天后宫)、四川会馆(川主宫)、广东会馆(南华宫)、贵州会馆(荣禄宫)、湖北会馆(禹王宫)、陕西会馆(西秦会馆)和湖南本省会馆(文昌阁)。

  部分会馆现已不存或仅存遗址,其中江西会馆(万寿宫)是凤凰古城规模最大、最精美的会馆。

  凤凰县万寿宫,位于湖南湘西凤凰古城沙湾,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旅居凤凰的江西商人(主要来自南昌、抚州、吉安等地)集资兴建,是一座殿宇楼台荟萃的赣派建筑与湘西风格融合的建筑群落。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万寿宫进行过屋面维修,经费来源于江西同乡会捐款。

  凤凰万寿宫是清代江西商帮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留下的珍贵遗产,其建筑艺术、商业历史与多元文化交融价值,使其成为研究中国会馆文化、移民史和湘西开发史的重要实物载体。

  清代洪江为湘西最大商贸码头,江西商帮主营桐油、木材、药材,万寿宫是其核心联络点。

  该宫四周砖墙围护,建筑群保存完整,分为门枋、戏楼、财神殿、观音殿及正殿,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

  1951年,洪江私立学校整顿中,豫章小学并入公立“洪江第一完全小学”,原校舍收归国有。

  洪江万寿宫于1996年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由洪江区补充确认为区级文保单位,目前尚未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2013年)、第八批(2019年)国保名单中,洪江古商城的洪江古建筑群(含窨子屋、镖局等)已整体升为国保(编号7-1920),但万寿宫未作为单体列入。

  万寿宫作为洪江古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其价值已被纳入古商城整体保护体系,但单体升格为国保需满足更高标准(如建筑原真性、历史独特性等),目前仍在筹备材料阶段。

  湘潭作为湘江中游的商贸枢纽,明清时期汇聚了全国多地商帮,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会馆群。有湘潭“八大会馆”之说,分别是:

  江西会馆(万寿宫),福建会馆(天后宫),广东会馆(南华宫),北五省会馆(关圣殿)现存部分建筑(省级文保),湖北会馆(禹王宫),四川会馆(川主宫),安徽会馆(徽国文公祠),永州会馆(濂溪祠)。

  湘潭江西会馆,原名许旌阳祠,又称万寿宫,其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但根据地方志推测,可能建于明代中后期。

  早期为江西移民祭祀许逊的祠堂,称“许旌阳祠”,后因江西商帮壮大,扩建为会馆。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江西商人捐资重修,将其迁至现址(湘潭老城区沿江一带,具体约今雨湖区窑湾街道附近)。现仅存遗址。

  此次迁建奠定了会馆的基本格局,成为湘潭“八大会馆”之首(与福建会馆、广东会馆等并列)。

  乾隆、道光年间多次扩建,增设戏台、厢房、义园(墓地),成为江西商帮的商贸与社交中心。

  咸丰年间(1850年代),湘潭遭兵燹(太平天国战争),会馆部分损毁,后由赣商复修。

  民国时期改为“豫章小学”,1949年后一度作为仓库,20世纪末逐渐荒废。

  21世纪,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万寿宫遗址被划入保护范围,但未全面修复。

  牌楼两侧置有石狮,顶部有双龙、人物、异兽的浮雕,以及“江西会馆”四个泥塑槽书字样。

  江西会馆的建筑群包括牌楼、水阁凉亭(夕跟亭)、园林式中门楼牌坊正段、水图凉享花园等部分。现存的石雕和建筑结构,都是历史的见证,展示了江西商人在湘潭的商业活动和文化建设。

  湘潭市文旅广体局工作人员反馈,江西会馆建筑本体已大部损毁,现存残迹不符合省级文保的“原真性”申报要求。

  2010年代,湘潭曾计划将窑湾街区(含会馆遗址)打包申报省级文保,但因会馆实体残缺未获通过,最终仅街区整体纳入保护规划。

  该会馆因建筑实体湮灭严重,目前仅能通过区域规划间接保护。若未来考古发现重要遗迹或文献,或有重新评估可能,但现阶段“省级文保”的说法缺乏依据。

  湘潭江西会馆是明清湘江流域商帮文化的重要见证,其兴衰折射出江西移民对湘潭经济的深远影响。虽建筑实体已大部湮灭,但通过残存碑刻、地方志及口述历史,仍可追溯其昔日辉煌。

  而作为旅潭江西客商会馆,江西会馆也是江西文化在湘潭传播的重要载体,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美田桥村,毗邻萍水河(湘江支流),历史上是江西萍乡与湖南醴陵的商贸中转站。明代至清代,江西商人经此转运瓷器、夏布、药材。

  美田桥村万寿宫与萍乡南坑万寿宫(明代)、浏阳大瑶万寿宫(清代)并称“湘赣边三大万寿宫”,但醴陵此宫年代最早。

  据清光绪《醴陵县志》及现存碑刻记载,该万寿宫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约1180年),为江西移民在醴陵最早建立的许真君祠之一。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由江西商帮集资重建,形成现存建筑的基本格局。

  美田桥,位于湖南省醴陵市沈潭镇最东南边陲,东和江西萍乡市犬牙交错接界,背靠武功山余脉入境处之会真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级小镇。

  美田桥的发展形成,主要得益于明代中叶始建(或是重建)的“万寿宫”及其祀神庙会,至今历史已近500年。

  每年农历二月十八和八月十二,传说是真君老爷生日和得道升飞之日,也是附近周围十里六村迎神赛会、燃香祭拜的庙会节日。

  临期狮舞龙跃,鼓乐喧天;村街如市,水泄不通;戏台上扮演着惩恶劝善的“故事”,集市上吆喝着一方物产的富饶,热闹非凡,使人流连忘返。

  值得一提的是,万寿宫古戏台上,有一块“学好样”牌匾,是曾任湖南醴陵知县陈钟山题词。

  陈钟山(1798—1865),名陈彝,字钟山,江西宜春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进士,曾任湖南醴陵知县(1846—1850年在任)。

  陈钟山为官清廉,重视文教,在醴陵主持修纂《醴陵县志》(道光版),并资助多所书院。

  道光年间,万寿宫戏台常演忠孝节义题材戏曲(如《目连救母》《岳飞传》),陈钟山借题匾倡导“以戏化民”,呼应清廷“崇正黜邪”的教化政策。

  据《醴陵县署档案》载,陈钟山曾批:“戏台非仅娱众,实为风教之助”,故亲题匾额以彰其义。

  “学好样”直白通俗,契合民间观剧场景,强调从戏曲故事中学习忠孝、仁善、信义等传统美德。与清代“高台教化”理念一致(即通过戏曲传播儒家伦理)。万寿宫作为江西商帮核心,题匾亦隐含对同乡子弟的训诫:经商须守诚信,做人当效法贤良。

  万寿宫戏台两侧楹联:“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明;戏岂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清咸丰年间补刻),与匾额形成教化体系。

  醴陵美田桥万寿宫是宋明时期江西移民开发湘东的珍贵见证,其明代建筑原构与商贸碑刻具有较高历史价值。

  位于湖南省醴陵市沈潭镇美田桥村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界头村的交界处,有一株树龄约300年的古樟树。树高约18米,胸径2.3米,冠幅覆盖面积近200平方米。树干中心线恰好与湘赣省界重合,故被称为“一树跨两省”。

  该树种植于清代康熙年间(约1700年),当时湘赣边界未严格划定,村民在自然聚居点栽种樟树作为地标。

  1950年代行政勘界时,为保留古树,两省协商将省界从树干中心划分,形成“树在界上,界在树中”的奇观。

  传说清代江西与湖南商人因贸易纠纷在此树下调解,最终和解,遂约定“树为证,永不争”,象征湘赣友谊。

  美田桥“跨省树”是自然生长与行政边界交织的活化石,兼具生态奇观、民俗象征和湘赣友谊见证三重价值。若结合万寿宫游览,可深刻体会明清以来两省人口、商业与文化的互动脉络。

  据统计,从明清到民国时期,在湖北的28个州县以及汉口镇的会馆设置中,共有会馆295所,其中江西会馆有66所,占湖北地区会馆总数的22.4%。大致可以说,在湖北的5个外省商人中,其中有1个是江西老表。

  汉口的万寿宫,是一个布局严谨、错落有致的庞大建筑群,色彩富丽,雕刻精细,属武汉镇翘楚性建筑。

  汉口万寿宫由江西商帮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集资兴建,是汉口最早的会馆之一,供奉江西地方神祇许逊(许真君)。

  九游体育ninegame 九游体育官方平台

  作为“汉口三大庙”之一(与山陕会馆、湖南会馆并列),其规模与奢华程度堪称长江流域江西会馆之首。

  《夏口县志》说:“万寿宫,清康熙年间,由江面西南昌、临江、吉安、瑞、抚州、建昌六师各商号集资建成。”

  乾隆至道光年间,因汉口成为全国性商贸中心,江西商帮(主营瓷器、药材、钱庄)持续扩建万寿宫,形成占地近10亩的庞大建筑群。

  晚清时,万寿宫不仅是同乡联谊场所,还兼具商业仲裁、银钱汇兑、仓储物流等功能,甚至发行过临时流通票据。

  清同治二年(1825年),太平军进入汉口,东王杨秀清在这里指挥攻打武昌城达半个多月。

  在占领武昌以后,天王洪秀全及诸王齐集东王府决策顺江东进。大军直取南京的决策形成在这里,万寿宫在太平太国史上留下了辙迹。

  1924年,因汉口市政改造,万寿宫(主体建筑)被拆除,原址改建为街道(今属武汉市江汉区民生路一带)。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日军空袭对汉口老城区造成大面积破坏,万寿宫后花厅被炸毁。

  1946年,汉口江西同乡会利用原万寿宫残存的厢房及后殿,创办私立豫章中学,延续江西商帮文教传统。该校于1952年并入公立教育体系,原建筑在后继城市改造中消失。

  1953年豫章中学改为武汉市第七中学,如今校内仅余一块“江西会馆”牌匾,昔日万寿宫辉煌的建筑尚余数块残砖片瓦保存在武汉博物馆。

  解放初,破败的万寿宫读由民政部门接管。原东王府遗留下来的金丝披垫 、围幔、八仙桌椅等文物,由湖北省博物馆收藏。

  在建筑遗产方面,虽建筑无存,但其设计影响了汉口后期会馆(如广东会馆、徽州会馆);部分雕刻构件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如青石蟠龙柱)。

  2015年武汉某展览曾误将一张广州粤剧戏台(汤姆逊摄)标注为“汉口万寿宫”,导致以讹传讹,说是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1871年拍摄有万寿宫戏楼照片(藏于大英图书馆)。后经大英图书馆核实(2018年邮件回复),汤姆逊档案中无汉口建筑照片。

  汉口万寿宫是明清中国商帮文化与建筑艺术的巅峰代表,其毁灭亦是武汉近代城市化的缩影。

  2、贺三宝《江右商帮兴衰对区域经济社会影响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7年1月第1版

  3、刘上洋 《江右商帮与万寿宫文化》,江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11月第1版

  日本最大规模实弹射击演习!演练夺岛、首现远程导弹,专家解读释放何种信号? #日本 #军事 #演习

  福建舰的进展超预期,海试时间超山东舰,三航母时代越来越近 #抖音热评 #福建舰

  G7会没开完,特朗普提前回国,就在白宫战情室,美防长将与其会面!使馆提醒:在以中国公民尽快陆路离境!国际油价金价继续上涨

  据CCTV国际时讯报道,当地时间6月16日,正在加拿大出席七国集团峰会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称,由于中东局势紧张,他必须尽快返回美国华盛顿。

  依山而建的茂名信宜市贵子镇中和村联二自然村里,村民们突然听到了铜锣声划破寂夜,村里大喇叭里的声音喊得急促,村干部正在冒雨一户户敲门唤醒村民…

  据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6月15日报道,在以色列袭击了伊朗、随后伊朗对以色列实施了轰炸之后,俄罗斯于15日宣布从伊朗撤出部分公民,并暂停其驻德黑兰大使馆领事部门的运作。

Copyright © 2024 九游石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