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南京钟山南麓的明孝陵神道上,一尊骆驼石兽的臀部赫然出现刺眼刻痕,这处承载六百年风雨的明代石雕,竟成为某些人标榜存在感的画布。
据现场图片显示,骆驼石兽臀部被刻上歪斜的到此一游字样,与石兽温驯的神态形成荒诞对比。目击网友在社交平台痛陈:当我们在博物馆隔着玻璃欣赏文物时,这些穿越时空的艺术品正承受着现代文明的创伤。这声质问如石投水,激荡起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层焦虑。
事件发生当日,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即启动应急预案。文物修复团队携带专业设备赶赴现场,在警方勘验取证后,对受损石兽进行微痕清理。经检测,刻痕深度达3毫米,所幸未伤及石兽本体结构。技术人员采用激光清洗与超声波除垢技术,终使石兽恢复庄重原貌。目前,景区已增设20处智能监控点位,形成24小时文物防护网。
作为明代皇家陵寝的杰出代表,明孝陵的营建史堪称半部明朝前期史。自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钦定陵址,至永乐十一年(1413年)神道碑落成,这座凝聚帝国顶级工匠智慧的艺术宝库,见证了大明王气的兴衰密码。神道两侧17对34尊石象生,以狮子、獬豸、骆驼等祥瑞之兽构建起神圣的礼仪空间,其中骆驼石兽象征着丝绸之路的文明交融,其背负驼峰的造型更暗合天下承平的治国理念。
这起事件犹如一记警钟,叩击着每个文化传承者的良知。当某些人还在用粗鄙的刻痕证明我来过时,我们更应反思:如何让文物保护意识真正深入人心?中山陵园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文物守护者计划,通过VR技术还原文物修复过程,让公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每一道石纹背后的文明密码。
站在修葺一新的骆驼石兽前,晨光为石雕镀上金边。这座曾目睹过六个世纪沧桑的古老艺术品,此刻正以沉默的姿态诉说着永恒命题:文明传承需要的不是到此一游的喧嚣,而是心怀敬畏的守护。当指尖划过石兽温润的肌理,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历史的余温,更是一个民族对文化根脉的庄严承诺。
科普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知识。一个穿梭于时光长廊的“历史捕手”,痴迷于挖掘古今中外的文明密码。关注我,让历史不再高冷,让文化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