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三种民间雕刻工艺,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是徽州人民艺术创造和智慧的结晶。以下是描写徽州三雕的句子:
:徽州砖雕以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为材料,经过精致雕镂而成,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等多种技法,题材丰富,包括翎毛花卉、龙虎狮象、林园山水、戏剧人物等,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等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其线条细腻,层次感强,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是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石雕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题材以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为主,刀法精致,古朴大方。石雕在徽州城乡分布广泛,类别繁多,虽然题材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但却以雄浑厚重的风格著称。
:徽州木雕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资源,常用于家具和建筑装饰。木雕艺人注重材质和工艺的结合,通常不施色彩,以突出木材的天然纹理,岁月洗礼后显得莹润如玉。木雕的题材多样,包括亭台楼榭、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等,精美的木雕作品让人叹为观止。
徽州三雕注重细节与整体的和谐统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提倡镂空效果,使画面层层雕镂,栩栩如生。它们不仅装饰了古建筑,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反映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智慧的结晶。无论是粉墙黛瓦的民居,还是宏伟的祠堂、牌坊,徽州三雕都能点缀其间,使其气韵生动,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徽派传统民居以营造技艺精湛高超,建筑装饰丰富多样,文化底蕴绵长深厚,成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2008年,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文化中国行,走进安徽黄山,去看看岁月雕琢的建筑瑰宝的魅力。
图源: @白猫叫Feifei徽州古建筑素有“无宅不雕花”的美誉,凡有建筑处,都可看到匠师的三雕艺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冲 通讯员 项聪颖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它们是诉说徽州气质的建筑语言,更是古建筑中不可或缺、值得欣赏的组成部分。
粉墙黛瓦马头墙,雕梁画栋花格窗。走进徽州,俯拾皆是美景,徽派建筑则是秀美山水间最灵动的一笔。有着“徽州三绝”之称的民居、祠堂和牌坊,与峰峦奇秀相映成趣,巧夺天工的木雕、石雕、砖雕则为点睛之笔,牵系着人们对古老徽州文化的向往。
为了展现精湛的徽州传统工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策划“匠心·文韵——徽州文化与传统工艺主题展”,展览将于11月10日在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正式开幕,展期至明年的2月20日。
钟灵毓秀 奇美黄山——“跟着课本读中国”之安徽篇■跟着课本读中国黄山,一方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誉的胜地,一个孕育了徽州文化的摇篮,一座集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文化名城,千百年来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黟县楹联》、《桃花源人家》、《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一一西递》,是我九十年代在皖南维修安装加油机服务时购买,现已珍藏多年。
一蓑烟雨梦徽州,青砖黛瓦马头墙。走进徽州,俯拾皆是美景,徽派建筑则是秀美山水间最灵动的一笔。尽管已经入冬,皖南古村落却依然保留着斑斓的秋色。记者日前来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关麓村,粉墙黛瓦的层楼叠院、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巧夺天工的徽州三雕在秋日的暖阳下相映成趣。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南宋诗人赵师秀笔下的徽州,钟灵毓秀,文风昌盛。千百年来,徽州以其独具魅力的山川地貌、历史人文,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徽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徽州古城,坐落于安徽黄山市歙县,五峰拱秀,六水回澜,构筑出独特的山水之势。
中新网安徽新闻1月3日电 (通讯员 吴登)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歙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徽文化之乡。在歙县徽州古城,粉墙黛瓦的层楼叠院、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巧夺天工的徽州三雕在冬日的暖阳下相映成趣,徽派建筑成为秀美山水间最为灵动的一笔。“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
来源:安徽日报“徽州三雕”是古徽州(一府六县)木雕、砖雕、石雕的统称,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
有人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故乡”,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内的山水人文,就是我的“梦里故乡”,每当归来,更能体会“吾心安处是故乡”的奇妙!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内,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庆、歙县、绩溪、黟县、桐城。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省成立,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为省名。江畔古城安庆,曾在近300年间为安徽省省会,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安庆城市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