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徽州木雕一开始是徽州民间艺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审美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工艺美术,他的题材和内容比较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仕女、历史人物等,与其他地方大同小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儒商经济的崛起,木雕所体现的主题内容在保留当地特色的同时又加入了传统儒家思想的理念与内涵。雕刻内容主要是以人物为主,辅以山水、动物、花草树木等素材,更多的表现儒家的传统文化和观念。如(图2—2)这些木雕作品都寄托了雕刻者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用作品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右图木雕作品叙事性强,内容丰富多彩,情感表达充分,从这木雕作品中也能发现徽州人平时的生活,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一些事物所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会为他们雕刻带来借鉴作用,提供创作源泉,所以徽州木雕的题材和内容都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徽州的民间艺术大师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自己平时所生活的内容把自己见到的奇闻乐事刻画出来,因此作品都极具真实性和创造性。
徽州(今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处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的交界处。徽州木雕的发展历史久远,是古老的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与同样作为徽派文化代表的石雕·砖雕并称“徽州三雕”。徽州木雕最早成型与宋代,在明代得以迅猛发展,到了清朝,发展到鼎盛时期。徽州木雕的迅猛发展,与徽商的崛起关系紧密,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民国,徽商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商品贸易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依照传统儒家思想衣锦还乡,在故乡购置田地、建造宅院,并在内部装修上大花心思,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木雕装饰风格,徽派木雕由此诞生。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崭露头角,使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贸易的兴盛直接带动了地域文化之间的交织、融合。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气息中,徽州木雕不断汲取儒家文化的传统思想和理念,在此基础上徽州木雕成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艺术流派。由于徽州地区地理位置比较独特,山区众多盛产木材,这就促使了当地人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这些木质材料发挥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所以徽州地区的房屋建筑都是砖木结构的,也让一些雕刻大师们在自己的房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雕刻出很多的艺术品。徽派木雕也由此得到长足的发展,遍及城乡。民宅的屏风、雕栏,日常使用的桌、床等均可一睹木雕风采。
徽州木雕现在也已经走出国门被很多外国人所熟知和了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徽州木雕的技艺却面临无人传承的境地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想传承这个手艺,但是徽州木雕见证了徽州历史、文化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这些徽州木雕的技艺与精神内涵更好的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去欣赏和了解它的价值以及独特的内涵和历史文化底蕴。
二徽州木雕的内容与题材徽州木雕一开始是徽州民间艺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审美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工艺美术他的题材和内容比较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仕女历史人物等与其他地方大同小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儒商经济的崛起木雕所体现的主题内容在保留当地特色的同时又加入了传统儒家思想的理念与内涵
徽州木雕代表了徽州的艺术文化特色,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徽州木雕见证了徽州的发展与创新,刻画出了徽州的辉煌历史,描绘了徽州人的思想与内涵,每一幅雕刻作品都给人以过目不忘的感受。徽州木雕的风格特色在于结合了时代感与创性感,徽州木雕更注重于雕刻的手法和技法,刀法细腻、游刃有余既有美感也有实用感,小小的一件雕刻作品其中的手法多种多样魅力无穷。徽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为徽州木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大大促进了木雕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徽州木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知道,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想继承木雕技法了,所以应该多多宣传木雕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让人喜爱木雕去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他。木雕的艺术感染力无穷无尽,内容丰富无穷,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木雕的技艺手法越发高超,人们的审美价值也逐渐提高。木雕的题材十分民间化,木雕与绘画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古代有一句谚语这样形容徽州:“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这一段话充分说明了徽州一带地理位置优越,到处都是山,田地比较少,正因为有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徽州地区的房屋建造。这一带的房屋都是木头建筑的所以聪明的当地人就在自己的房屋上花费了大量精力把自己想表现出的想法内容,运用雕刻的形式刻在房屋的各个地方。木雕对材质的使用都是有要求的,需要不易变形、细密、质地坚硬的树种,例如:金丝楠木、紫檀木、百年柏木、香樟木、沉香木等不易损坏的木质材料。但是徽州木雕却与众不同,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拘小节”徽州木雕对材质并没什么过多的要求,这也是徽州木雕的一个很大的特点。之所以徽州木雕不注重材质,那是因为徽州木雕有自己的一套雕刻手法。徽州木雕的材料不分高低贵贱,任何木料材质都能被徽州人刻画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艺术作品。在人物造型上都是比较大胆和夸张并且十分独特,但是对于每个雕刻出来的作品都能代表不同的寓意和内容。
徽州木雕是一项珍贵的民间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他出自徽州民间艺人之手,所以每件雕刻出来的木雕作品都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现当地人们生活的情景以及各个阶层所代表的不同的思想内容。在徽派盆景和根基基础上,根据吉祥动物的题材和礼品木雕创作由早期的简单朴素到现在反反复复的变化和发展,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实现了装饰和收藏的完美结合。木雕对徽州人来说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作为一种艺术品独立存在的。徽州的大多数木雕艺术品都是当地人亲手雕刻和制作把自己别具一格的想法都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所以徽州的每一件艺术品都代表着古徽州不同的特色和内涵。徽州木雕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民间艺术史上也有着自身的地位,从木雕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徽州人淳朴善良的品质和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其文化内涵的深厚。
但是他们对于雕刻的工具是十分讲究的,因为一把好的刻刀能雕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俗话说:“人巧莫如家什妙”·“三分手艺七分家什”。看一个人的手艺如何,只须观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晓。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对于刀法的运用十分讲究,追求精益求精必须将各种刀法以及手法都结合运用。
徽州木雕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不论是人物造型还是场景构图都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徽州木雕是以人物为表现主体,里面的人物造型在合理的基础上适当的变形夸张,它不同于西方的雕刻作品,塑造的比较精确、比例科学精准。在构图方面也与中国画异曲同工,疏密得当,采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如图(2—1—3)里面的人物造型与马的造型和国画里的如出一辙,(图2—1—3)动态生动形象,两个人物不同的表情表现的入木三分,胡须飘逸,将两个武将在马上打斗的场景表现的恰到好处,动作夸张而又不显浮夸之意。两匹马儿嘶鸣奔腾,将战场上的恢弘和气势表现的淋漓尽致。
古徽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艺术文化大师。比如南宋的理学大师朱熹以及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他们都深受徽文化的影响,是在徽文化中培育出来的有内涵的文化巨人。徽墨和歙砚的产生地就在徽州,中国戏剧“京剧”的诞生地也在徽州,因此吸引了很多海内外游客来到徽州,欣赏徽州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除此之外,徽州木雕是徽州地区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徽州地区的一大特色,是徽商经济崛起的见证者。它不断地汲取了徽州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因而从种类繁多的木雕形式中脱颖而出,自成一派,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徽州木雕集实用、美观、艺术、装饰于一身,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具有很强的绘画性和装饰性。安徽的西递和宏村,因为他们独具一格的住宅和住宅上的木雕装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徽州一些民间大师非常善于运用原材料本身的颜色和纹理,大多不会刷漆或改变原材料的颜色,为的是突出作品自然天成的效果。一些木雕作品也会刷底色但刷的底色也是简单的红色、黑色和金色,颜色之所以很纯粹,是因为要体现出木雕中的大气和内涵。比如这幅雕刻作品(图2—1—2)整个作品中没有出现任何人为的颜色,都是木料材质原有的底色,显得大气、自然、朴素,将徽州人的那种朴素、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人文内涵表现的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