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骑着摩托车在福建的深山里游荡,又发现一个独特的村子,九百多年历史的古村,占据风水宝地,保存着明清古民居古建筑数十座,历史上曾出过名留清史的文坛大儒,也出现多位武举人。人口不足千人的村落曾出了两位进士、八名举人、一百八十二位秀才。
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座村子就是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的文峰村。文峰村藏在崇山峻岭中,现在通往村里的公路已经很发达,走起来还是需要点时间的,都是盘山路,不过沿途风景宜人,犹如身处山水画中。
文峰村的名字来源于村子对面的山峰文笔峰,但是以前村子称石堂或石堂黄厝,古有“石堂八景”,“文峰卓笔”便是其一。1943年石堂分成两个村文峰村和梅鹤村。原来村民最集中的规模较大的部分叫文峰村,相距不到两公里的规模稍小的小组称梅鹤村。
《宁德县志》记载:“石堂在明、清时期为宁德县青田乡安远里二十都一图的钟山景与唐山景。”可见文峰村的景色历来是备受人们推崇的。文峰村黄姓居多,所以叫石堂黄厝。黄姓族人的代表人物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台澎总兵、武举人黄礼鉁。
黄礼鉁出生在石堂,道光十二年中武举人,曾担任福建桐山参将、金门左营游击、奉旨统领闽浙官兵、台湾水师安平协副将、台澎总兵等官职,是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黄礼鉁的故居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有黄氏后人居住,此外还有清朝皇帝赐封的四道圣旨、渡金仪杖衍牌、将军武官像等珍贵文物。
大量文物和“豪华”的黄氏故居将军府无不彰显着黄氏家族曾经的无上荣光。与之对应的是文峰村关于陈普的遗迹,陈普便是村里文人中最牛的那位。明清时期的下马亭、陈普墓、陈普祠堂、进士第等等古建筑都是因为陈普留下来的。
陈普,字尚德,号惧斋,生于宋淳祐四年(公元1244),卒于公元1328年。是宋末元初著名的天文学家、理学家、教育学家,他是北宋大儒、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徒孙”。陈普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福建各地讲学授徒,曾在建阳云庄书院、建阳鳌峰书院、莆中勿轩书院讲学,培养了一大批理学人才。
后世对陈普的纪念不仅在文峰村,民间和官方都在怀念他,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宁德县令叶稠为缅怀陈普,修建陈普祠,并为陈普塑像祭祀。村里的陈普祠至今香火旺盛,静静地守在文峰村东北角,陈普塑像端坐其中,凝望着对面的文笔山峰。
陈普和黄礼鉁,一文一武两位曾经显赫一时名士影响了文峰村千百年,让这座偏远的古村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尚文习武代代相传,“武魁”牌匾随处可见,“文武魁”父子登科,让文峰村的文化底蕴达到巅峰。
走进文峰村,蓝天下,小溪边,青山环绕,绿水潺潺,马头墙高低错落,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民居雅致古朴,带有徽派建筑的味道,又有所不同。木雕、砖雕、石雕精致细腻,栩栩如生,人物花鸟惟妙惟肖,经历数百年风雨,依然饱含古人的智慧和哲学,豪华又不失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