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的祖籍地。近年来,费县县委党校深入研究颜真卿为政以德的正气品行、家国情怀和人生大境界,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党校教学,滋养党校理论沃土,深入阐发其新的时代内涵,让广大学员在政德教育中感受到
近年来,费县县委党校依托颜真卿文化品牌,不断彰显优秀传统文化对政德教育现场教学点打造的支撑作用。费县作为真卿故里,从上世纪末起陆续树起颜真卿雕像,修复“孝悌里”牌坊、“双忠桥”和颜盛、颜杲卿、颜真卿墓,复制《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建起石雕牌坊、“双忠”雕像,建设了占地206亩的颜真卿公园和颜真卿纪念馆,后又建设了鲁公大桥、鲁公小学和琅琊颜氏文化馆。费县丰富而厚重的颜真卿文化资源,具有利用颜真卿文化资源推动干部政德建设的独特优势。费县县委党校依托颜真卿文化品牌的打造,在鲁公阁、鲁公祠、“正德”书法广场、镜亭等人文设施,打造了4处政德教育现场教学点,积极探索现场教学和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政德教育的呈现形式,营造深厚的政德教育培训氛围。坚持“情理史融合”,多次组织学员进行政德教育现场教学,让广大学员在颜真卿文化遗迹和人文设施中汲取颜真卿为政之德价值理念、磨砺党性修养,从而有效促进参训干部思想行为的转化提升,夯实党员干部修身立德的根基。
聚焦“倡树颜氏家风·赓续政德文化”主题,运用专题课+小微课的立体化课程体系,确立讲深讲透“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掘颜真卿文化中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涵、新价值,把新时代政德要求真正讲到干部心坎上,全力服务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费县县委党校采取专题研讨+集中备课、听课说课+精品课评选等方式,分类打造了《习真卿之道 修为政之德》《以颜真卿为政之德滋养新时代党员干部政德观》《从颜真卿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以颜真卿为政之德,锤炼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修养》《弘扬颜真卿为政之德 践行新时代政德观》《政可守,不可不守——以颜鲁公为官之道共勉新时代好干部》等六堂精品课程。在颜真卿纪念馆的“正德”书法广场、镜亭、鲁公祠、清风雅苑园,实地打造以“守正”“清廉”“忠孝”“风正行远”为主题的四堂现场教学课程,让广大党员干部在颜真卿为官、修身、处事的智慧渊源中切实提高自身党性修养、滋养政治品格。
优秀的科研是教学的理论支撑和资源支撑。费县县委党校坚持科研为教学质量服务,围绕颜真卿文化融入政德教育开展理论研讨,推动政德教育创新转化课题研究,同时不断推进科研成果进课堂,形成教学、科研高效转化,良性循环。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科研咨政,组织教师分别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颜氏家风家训、为政之德、为官之道等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从颜真卿为政之德看担当精神》《颜真卿的爱国情怀在政德教育中的启示和价值》《学习颜真卿及其家族的优良家风,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从颜氏家训中汲取营养,崇树新时代家风家训》等12篇优秀论文,其中6篇转化为专题课及现场教学课程。立足政德教育理论研究,深入挖掘颜真卿在为政为官道路上的德行风范,深化颜真卿文化融入政德教育研究,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专题,助推党校政德教育高质量发展。
费县县委党校通过严格的选聘和培训,着力打造了一支以党校年轻骨干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干部政德教育优秀师资团队。根据师资专业方向、兴趣特长,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专题,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校教师示范讲、骨干教师反复讲等方式,着力提高师资的能力水平,为开展干部政德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优选4名青年教师作为政德教育基地现场教学教员。在师资队伍培养上,注重挖掘年轻教师潜力,以传帮带助力业务提升、着力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优质课程打造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教学素养高、精神面貌好的师资队伍。在政德教育课程研发上,选聘知名专家组成课程研发团队,邀请省市党校专家教授及省内颜真卿文化专家作学术报告和交流研讨,同时采取课题小组攻关、知名专家帮带、专班集中推进等有力措施,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专职青年教师。同时,制定《干部政德教育精品课程实施办法》,为师资培养建立制度保障。
政德教育是政德养成的重要途径。费县县委党校将充分运用颜真卿文化対政德教育的滋养,更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文明优势,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高度,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德行干好事业,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前进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