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福建东山澳角渔村、天津古文化街、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习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提及不少地方。安徽的一条小巷,也被“点名”了。它,就是位于桐城的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市中心,直来直去不过百米,没有胡同那般蜿蜒深邃,巷宽六尺,装不下热闹的商铺。青砖黛瓦碎石路,头顶连天香樟树,几乎是它的全部。就是这条巷子,每年却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桐城县志略》等史书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纠纷。当年邻居吴家在修院子时,因为想在两家居中的位置砌院墙,就和张家起了纠纷。
张家人觉得对方太不讲理,就修书一封,向在京城做高官的张英告状。他们没等到什么解决方案,只等来了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收信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人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两家各退三尺而成的“六尺巷”,从此美名远扬。
小巷尽头的汉白玉牌坊上,至今镌刻着两个大字:礼让。而张英的让,还不止这条六尺巷。
他在桐城城西的龙眠山双溪村,留下了一个让路的故事。相传他特别喜欢在山间小路散步,只要是碰到挑担的农夫或者樵夫,他都会让到一旁,让对方先过。
张英写给子孙的家训《聪训斋语》中有一段话:“余曾署刑部事五十日,见天下大讼大狱多从极小事起”。原来,当年张英在案卷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天下许多大案要案,起因不过是芝麻蒜皮的小事情。
当年张英处理过的政务大事,绝大多数都已经消散在历史的尘烟里。但他的“礼让”佳话,至今仍然影响着这座城市。如今,行走在桐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六尺巷”的影子:街头墙壁上,有“六尺巷”的漫画;社区楼宇,是“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诗句;翻开孩子们的书本,可见“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景区,由张府、吴府、相府遗存、六尺巷和勺园等组成。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桐城文庙-六尺巷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巷南为张府,建筑整体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青砖裸墙,小瓦屋面,四向横列,规整有序。西南角的五亩园,内有六经堂、秋水轩、日涉轩,古木潭水相映,格调清新雅致。
巷北为吴府,风格疏朗开阔,中有叠翠楼,为名宦吴一介所建。登楼可望投子、龙眠诸峰,赏群山叠翠。吴氏,亦为桐城名门望族。张吴两家世代通婚,门当户对,互为亲邻。
景区内亭台轩榭,曲水流觞,回廊院落相接,颇具江南园林意境,并设有“廉洁立德 正气铸魂——中华廉洁文化陈列”“谦睦令名垂万年——桐城吴府及吴氏家族文化陈列”“清樽留月古城边——桐城鲁谼方氏家族暨勺园文化陈列”“上善之德——中华礼让文化陈列”“帝许江南第一家——张英张廷玉生平事迹暨桐城清河张氏家族文化”、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展陈馆等专题展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惊险!中澳航班突发故障!全体乘客下机!还有大批航班取消!网友:回国真的太难…
4-1!英超黑马11场不败 超曼城升第6 终结纽卡9连胜 名宿之子戴帽
勇士逆转送奇才9连败:库里26分伤退 普尔38+8三分维金斯31+11
TikTok、Lemon8 等多款字节跳动应用在苹果美区 App Store 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