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九游体育:游学三孔第三章③:牌坊和大门-九游体育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D

新闻资讯 NEWS

分类

九游体育:游学三孔第三章③:牌坊和大门

时间 : 2024-05-03 08:44:06

  编者按:本文选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的著作《游学三孔》,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懂天一在圣城曲阜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九游体育:游学三孔第三章③:牌坊和大门(图1)

  程教授一行四人仔细观览了明故城墙,穿过“万仞宫墙”大门,来到孔庙正门入口处。

  只见在这仅有数百平方米的范围内,耸立着孔庙“棂星门”“道冠古今坊”“德侔天地坊”“金声玉振坊”“太和元气坊”“至圣庙坊”等六座牌坊。

九游体育:游学三孔第三章③:牌坊和大门(图2)

  “牌坊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形式之一,具有中华建筑文化的特色。”文教授说道,“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牌坊作为建筑物本身承担的功能逐渐弱化,而用于在封建社会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的社会功能不断强化,在家族建设中牌坊作为祠堂的附属建筑物,用以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国的传统建筑,而牌坊又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

  文教授说:“在我国建筑历史上,牌坊是什么时间出现的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不过,牌坊的产生可能与衡门有关。”

  程教授说:“在《诗经·陈风·衡门》中有这么一句话:‘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这可能是关于衡门的最早记载了。”

  文教授说:“《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约是在周初至春秋中叶之间,由此可以推断,衡门最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衡门的建筑结构其实就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

  九游体育官方网站 九游体育登录入口

  文教授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说街坊邻居之类的话。其中,‘街坊’与‘牌坊’中的‘坊’就有某种关联。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里’是我国古代城市居民的一个居住区单位,但是到了唐代,开始用‘坊’作为居住区单位。‘坊’就是城市内被纵横交错的道路划分成的若干方块形居民区,一个方形居民区就是一个坊。在坊与坊之间隔有高约3米的夯土坊墙,就是说坊与坊之间是独立的,而坊与坊之间的交流通道是在坊墙中央设置的门,称为坊门。根据坊的大小,一个坊可以有二至八座坊门。每个坊的坊门上都写有该坊的名字,各坊每天按时启闭坊门。这个时期的坊门,可以看作是牌坊的原初形式。它的功能很有限,基本上就是作为坊之间的通道,当然,官府有时也把告示张贴在坊门上,这是它的另一项功能。”

  文教授说:“这种关系虽然不能肯定,但至少有联系。最初的坊门构造类似于衡门,由两根立柱架一根横木,在两柱上安装可开合的门扇。这种简易的坊门可能就是牌坊的最初形式。”

  “那么,如果牌坊是由坊门演化而来的,它的演化过程是怎么样的呢,爷爷?”文闻问道。

  文教授说:“坊门之后牌坊的一种主要形制是乌头门。乌头门的主要特点就是用华表柱取代了原坊门中的两根立柱。华表柱产生于上古时代,到隋唐时其雕工已相当精致、形制赫然华贵。华表与坊门结合,两根高过门顶的高大华表柱中间连一至两根横梁加上门扇组合成一种新式样的门,突出在横梁上面的两根柱头通常雕饰一下并涂上黑漆以防雨水侵蚀,名曰乌头,这种门也就得名乌头门。这种乌头门华贵庄重,气势威严,是唐代以前最常使用的牌坊类型,宋代及以后不再用乌头门这个名字,改称棂星门。过一会儿,你们就能看到孔庙的棂星门了,它的形制就属于乌头门。”

  文教授说:“到目前为止,关于把乌头门改称棂星门的理由多为猜测,听起来很牵强。”

  文教授说:“棂星门这个名字的由来可能与古代皇帝祭天有关。在我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又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二十八星的说法最早见于《周礼》,就是将南中天的恒星即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分为二十八群,作为观测时的坐标。二十八群被分为四组,又称为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每组各有七个星宿。这是汉代信仰中的四灵系统。从地球上看,太阳慢慢在星空背景上移动,一年正好移动一圈再回到原位,太阳‘走’过的路线就叫黄道。宿表示日、月、星所在的位置。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颈根,房是膀,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苍龙七宿的角宿、亢宿两宿便是所谓的灵星,这是天田的二星,属于郊祀仪式的祭祀对象。清末学者王先谦称:‘灵星为后稷之代名。灵星又称天田星、龙星,主农事。后稷是周人祖先和古代公认的农业神,天田星在神话里是主谷之神,所以享受主祭待遇。在《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修建了灵星祠。北宋时,宋仁宗营建了用于祭天地的郊台,并设置木制的门,门上有类似窗棂的棂,因此称作棂星门。棂星门的形制一般采用当时最为庄重、威严、气派的乌头门形制。自宋代以来,棂星门常常被用作文庙、佛寺、道观、陵墓等庄重场所的正门,因此,乌头门也就被人们统称为棂星门了。而在这些场所建造的棂星门往往只起一个标识作用,棂星门上的门扇可不装。后来,这些棂星门就只剩下了华表柱和作为额枋的横梁。因华表柱远远高出额枋,呈冲天状,在民间就将其称为冲天牌坊,其后来成为牌坊的最主要形制。牌坊的额枋也叫檐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柱子上端联结与承重的水平构件,连接柱间的纵向构架称梁,连接柱间的横向构架称桁或枋。”

  文闻继续问道:“爷爷,继棂星门这种冲天牌坊之后,牌坊的主要形制又是什么样的?”

  文教授说:“继棂星门之后,牌坊的主要形制就是牌楼了。历史上,牌楼的出现与阙有关。早在春秋时代阙已产生。其盛行于汉晋以前,是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之外建的两个对称台子,一般由台基、阙身及阙顶或者阙楼三部分组成。两个台基相距数米,一般不安装门扇,形成一个通道,所以这种建筑结构称为阙。阙又称观,因为在阙顶上可以观望前方景物。后来,在宫殿前用于登临瞭望、警戒守御的阙变得越来越高大,但祠庙、陵墓前的阙则改用石雕砌而成的比较瘦小的石阙。阙身立于宽大的台基上,上面大多有题刻,铭记官爵、功绩等,阙顶造型优美、气势壮观,装饰性、美化性极强,阙因此具有纪念、标识和装饰功能。把阙顶建筑结构移植到坊门上,就是在坊门柱子顶上加盖楼顶,并在檐下加上斗拱、梁枋、图案等装饰物,使无顶的坊门变成有瑰丽楼顶的屋宇式牌坊,这就是牌楼。柱子不出楼顶的牌坊被称为屋宇式牌楼。牌楼比衡门式坊门和乌头门式牌坊更为庄重、美观。以后牌坊的形制变化就主要体现在多姿多彩的额枋上了,如一般的牌坊斗拱和屋檐为单檐,大型牌楼则做成重檐或三重檐,并有琉璃瓦顶,檐脊上装上形态神韵各异的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及斗牛等檐角小兽。”

  文教授说:“牌坊大小是以间来衡量的。所谓间,就是指两柱间的通道,两柱牌坊为一间,即单间。牌坊一般多为两柱单间,包括双柱出头单间牌坊和双柱不出头单间牌坊。这是牌坊中最简单的形制。多柱多间大牌坊,其柱数均为双数,间数均为单数。多闻牌坊一般以中间一间最为高大宽广,以利大车通行,这一间称为当心间或明间,左右两侧各间依次称为次间、梢间,较为低矮窄小,供行人出入。在我国历代,最常见的形制较大的牌坊是四柱三间牌坊,还有少量的六柱五间牌楼。”

  文教授说:“可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牌坊具有特殊的族表功能,所以在我国各个朝代都有立牌坊的规矩。特别是明清时期,对牌坊的使用是有严格规定的,并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如只有帝王的神庙、陵寝才可用六柱五间十一楼即六根立柱、五间、十一个楼顶形制的牌坊,而一般臣民最多只能用四柱三间七楼形制的牌坊。孔林的万古长春坊使用六柱五间五楼形制就是一个破例现象,是只有像孔子那样的‘圣人’才能获得的殊荣。一般而言,立牌坊是一件极为隆重、极不容易的事情,它是由各级官府乃至最高封建统治者来控制的一种官方行为。在封建社会,如果因得到皇帝下圣旨而建造牌坊,会被视为作为臣民所能获得的最高等级的荣誉,这对一个人、一个家族甚至于一个地方来说,都是一种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殊荣。正因为如此,牌坊逐渐发展演变成了封建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有力工具。”

  文教授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牌坊的功能确实发生了很多的改变。在宋代以前,不论是衡门还是坊门或者是乌头门式牌坊,其立柱都是与实墙墙体相连接并安装有门扇的,换句话说,那时候牌坊还没有成为独立成型、自成一体的建筑物,它们只是其他重要建筑物的一部分,牌坊的门还被用作通道和管理设施。但是,到北宋中叶时,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城市中封闭式的里坊制居住管理形制已经凸显出许多弊端,使交通十分拥挤、不方便,坊与坊之间的隔墙逐渐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的街巷制。但是,坊门却作为一种地名标志被保留了下来,只是坊门上的门扇被拆除了,坊门变成了既不连墙体也没有门扇的跨街独立、自成一体的牌坊。就这样,牌坊成了一种独立的新型建筑,在城市中确立了自己的独特地位,并被越来越多地建造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的入口处,成为一个地区建筑群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时候,牌坊的功能也悄悄地改变了。在中国古代的许多大型建筑群中,牌坊常被作为“先导’建筑或“承前启后’的建筑。牌坊一般位于整个建筑物组群的中轴线最前端,或在整个建筑群里由一个院落空间进入另一个院落空间的交接处。在建筑组群里面,牌坊具有强烈的装饰美化作用,使整个大型建筑组群显得布局严整、层次分明,格外庄重、肃穆、雅致、幽深、丰富多变。牌坊除了被作为建筑组群的先导建筑物之外,还常被用在巷口街道中间、两端、交叉路口以及宫苑、府第、寺庙、陵墓、店肆的门前作为一种标识,起到引路导向的重要作用。当然,在封建社会牌坊也是用以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表彰忠孝节义、功德、科第的一个象征性建筑符号,是封建道德礼教的物化。除此之外,牌坊本身也是古代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上面所雕绘的龙、凤、狮、虎、豹、鹿、马、鹤、龟、喜鹤、春燕、鲤鱼、牡丹、荷花、水仙、芙蓉、梅花、兰花、竹子、松树等都生动地展示着我国古代的民风民俗。”

  程教授说:“孩子们,你们了解了牌坊的发展过程和作用,现在咱们就先观览一下曲阜孔庙里的牌坊吧!”

  程教授一行四人随后由孔庙第一道门坊开始,依次走向庙内各个门坊、殿堂,仔细游览了孔庙全景。

  陈晓霞现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为多所院校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青少年教育研究,尤长于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游学三孔》等8部个人专著,在《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

Copyright © 2024 九游石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