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泰山石是泰山地区古建筑施工材料中最常见的一种。不仅是因为石料便于就地取材,且牢靠持久,也因其坚硬粗犷的气息和自然舒展的肌理,能够使建筑与泰山景象浑然一体。大部分的泰山、石牌楼建筑整体全部用泰山石打造,石材的美感与自然美景相互辉映,看上去既有人工雕琢之美,也有宛若天成之意。
单间石坊是泰山石牌坊建筑类别中最为简洁明快、古朴庄重的一种因为石条建造材料一的长度较为有限,石牌坊“间”的宽度受到很大的限止,单间石牌坊即使再宽也宽不到哪去,所以泰山单间石牌坊体量一般较小。此类形式的泰山石牌坊中最典型的是“中天门”、“五大夫松坊(1984年重建)”、“异仙坊”、“廻马岭坊”、“望吴圣迹坊“等。“中天门”高约5.4米,宽约3.2米,高宽比约1.68,比例协调、适中。两侧方形立柱跨路而立,配以稳固的底座基石,方石柱两侧设两尊通体雕饰有卷纹的门鼓石,鼓石的造型简洁质朴,线条连贯,富有韵律和变化。门间高约2.8米,上下额枋之间夹一字板,题“中天门”三个大字。额枋上五个方形石斗,承托五脊简瓦顶,正脊脊面高立,两端对称出头,垂脊平整,并有简易形式的挑檐造型。其整体形态古朴、简约,轩昂有力,浑厚稳重,可谓泰山传统石牌楼建筑中特色鲜明、形态独到的一种此类坊较注重实用价值或纪念含义,具有明确的功能和文脉精神,外观简易大方、比例匀整、结构严谨,虽体量不大,但丝毫不欠缺凝合力和厚重感。
泰山石牌坊、石牌楼建筑的形制是依据其结构的变化,以及构造形式的繁简程度而确立的,在大的结构框架之下,变化出各种不同形制的建筑除了单间石坊之外,泰山地区比较多见的便是四柱三间石牌楼。此类形制的石牌坊大都建造于明清时期,规格与等级都要高于单间石坊,且结构复杂,装饰繁琐,具有华美的外表,如“岱庙坊”、“岱宗坊”、“孔子登临处坊”等。“岱庙坊”建造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位于泰山南麓的岱庙正阳门。坊为石质四柱三门的石牌楼式建筑,高约12米,宽约9. 8米,进深3米。中间正门宽大,两侧次间窄小。次间所用的四根雕饰立柱分别矗立于两块巨型雕刻石基座上,石座之间产生的宽度当作正立门入口,次间不作通行而用,更多的是展现石牌楼的宏伟气势和均衡感。石座之上,每根立柱的前后分别设立夹柱抱鼓石,其上方各圆雕一蹲居的立体石狮,鼓石表面高浮雕有麒麟、鹿、凤等纹样,与姿态逼真的石狮组成一个丰富、生动的整体。正间两柱上施对联,柱上方设过梁,过梁下为两根额枋和两根平板枋,下额枋表面高浮雕有云龙图案,上额坊浅浮雕花卉、枝蔓等纹饰,意蕴着吉祥与高贵,平板枋表面只字未题,也无雕刻的装饰图案,次间两额枋间各夹有一根透雕菱形图饰的花板。正间过梁上有6个石方斗,两次间各3个,承载上方的双昂五彩式斗拱,方斗间的拱眼透雕有宝瓶形状的孔洞。屋顶为九脊歇山顶,正间宽高,两次间窄低。由上至下,正脊高耸,竖立面透雕龙纹,两端对称雕有蠕吻,中间立体雕长形葫芦宝瓶,垂脊与戗脊上雕有走兽,坊顶屋面有瓦楞、勾头、滴水等。整座建筑充满了庄重高雅的艺术气息,其雕工精美,形态生动,在中国石牌坊、石牌楼建筑中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
“岱宗坊”虽然也是四柱三间石牌楼,但风格却与“岱庙坊”迥然不同。“岱宗坊”有8根巨型的石俄柱斜顶于立柱,石基座变为四个,分别置于石立柱下部,立柱两侧沿用了夹柱抱鼓石的做法,具象的巨型立体雕刻变为抽象意味的斜式卷云纹造型。当心间的立柱之上有额枋、过梁,中间夹有大字板,上面篆书有贴金大字“岱宗坊”。额枋下均设计了卷云纹雀替,过梁上有6个石座斗,次间分别3个,梁斗上承托九脊歇山式的挑檐坊顶,斗拱的设计被去除了,正脊、垂脊与戗脊的做法、雕饰与“岱庙坊”大体一致,坊顶浮雕出瓦垅、垂兽、滴水等建筑构件,尤其在东西对峙着两座高浮雕龙纹碑头的石碑,碑身分别刻《重修泰山谕碑》和《重修泰山记碑》,碑文尚可读,具有较高的史料一和文脉价值相比而言,“岱宗坊”减少了繁褥的雕刻装饰图案和结造线条,但更增添了高大稳健的体积感和雄伟大气的气息,这也恰巧反映出泰山石牌坊的一个特点,即在整体结构和基本形制统一的前提下,随着细节设计与装饰程度的不同,塑造出石牌坊各自的艺术特色,确立出各自的艺术风格。
石牌坊的形制特征,还可以分为柱子出头与不出头两种形式,前者又称为冲天式石牌楼。冲天石牌楼在我国古代的术石牌坊、石牌坊建筑中都比较常见,在泰山地区也是重要的形制类型之一。冲天石牌楼最早的形式是坊门与华表的结合体,宋代后称为“棂星门”,之这种组合方式被作为石牌坊的一个血缘分支保存延续下来。因华表柱远远高出石牌坊的额杭和楼顶,呈冲天状,故称为冲天式石牌楼。
泰山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冲天石牌坊要数“遥参坊”和“天街坊”(南天门)“。遥参坊”位于岱庙的序幕一遥参亭建筑群前,为四柱三间无楼顶的冲天式石牌坊。四根坊柱柱身为方形,树立于巨石基础之上,每柱的前后均施以夹柱抱鼓石,通体雕饰拐子龙图案。柱头形制为仿华表形制,柱头顶部雕有承露盘,承露盘上还蹲有石兽,4根坊柱柱身在与坊顶额枋相交的上方,有贯柱伸出、雕刻精美的大片云板,坊正间和次间分别设两根额枋和一根额板,正间两额枋中的字板上刻行书“遥参亭”,额枋下沿设有浅浮雕云纹的雀替,坊顶额枋有雕刻精美的立体式火焰宝珠,整座石牌坊古朴、庄重而威严,令人肃然起敬。
“天街坊”为四柱三间三楼的屋宇式冲天石牌楼,四根立柱以屋檐为分割线,下部分为方形石柱身,上部分为冲天华表式圆形石雕柱头。两部分虽同属于一根整线,但具有明显的形式差别和分隔迹象,四根柱头均为华表柱身式精致的龙云浮雕,雕刻十分精美,与规整呆板的方柱形成鲜明的对比。楼顶为九脊歇山顶,三个楼的正脊两端均有浅浮雕蠕吻造型,当心间正脊中间立体雕火焰宝珠。与“遥参坊”相比,“天街坊”既有高高冲天的华表柱,又有华美的楼顶,石牌坊、石牌楼、冲天石牌楼三者的形制特征兼而有之,且外观华丽高贵,造型优美,气势威严,纹饰瑰丽,雕刻精美,是泰山石牌坊建筑中形制最为复杂、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类。